http://www.nulj.cn

首页 所有文章 归档 留言 关于我

邵平: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声音_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编辑:李靖2019/3/27993次阅读阅读转载: 映维网Nweon
  编者按   

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中国金融》为纪念创刊 70 周年,特推出“《中国金融》70年·70人”专栏,邀请 70 位来自经济金融界的领导、专家、学者,畅谈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故事、分析中国金融业的当前发展趋势、展望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聚量集团、聚均科技董事长,平安银行原行长邵平先生作为与中国金融业同命运、共成长的资深银行业专家,围绕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度分析。本文部分文字选自其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文章内容,推出前未经本人再次审阅。

邵平谈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

点击右下角全屏观看↗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产业链结构最完整、门类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各类产业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比较多元和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在个人消费领域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支付端,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新科技手段,围绕人民群众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开展了便利化的金融科技创新,可以说过去五年,在消费端的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部分细分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毋庸讳言,我国金融科技在服务产业(链)方面的创新举措,与 C 端消费金融领域的蓬勃发展相比稍显不足,产业(链)上的金融服务仍以较为传统的担保抵押、确权增信等主体信用模式开展,实体企业仍然面临比较明显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产业金融数字化的背景

产业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应该加快自身的创新转型,成为助力我国数字经济战略发展和促进“双循环”战略的新引擎。对金融行业而言,在汲取过去五年消费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快产业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时代,以单一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数据,单维、主观、易被篡改,虽也可部分揭示金融服务风险,但确实无法满足产业金融风险控制中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风险监测要求。金融机构依靠互联网技术,既无法对资产实现穿透,也无法对产业链贸易场景实现监控,这是制约产业金融数字化的最大技术短板。而数字科技时代,是一组科技的集中成熟爆发、综合落地应用。数字科技仿佛一个分工明确、工序规范的高效厨房,生产出的数据既客观多元,又可靠不可篡改,这样的 2.0 版本的全新数据,正是任何国家金融机构最宝贵的核心生产资料,这也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产业金融服务摸不清、看不透、不信任的痛点,找到了金融+科技相结合的良药。这剂良药的核心关键就是:通过各类数字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把产业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显性化,实现可全面穿透、可实时追踪、可及时预警、可提前处置的最终要求。通过科技手段,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关注重心,由全部放在对企业主体经营信用的关注上,逐步导向对实体资产潜在风险的管控上。唯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标准对“主体信用”的松绑,才能系统性、彻底解决所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难”的长期痛点。我们将产业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概括为产业金融的 3.0 阶段,称之为产业数字金融阶段。此阶段有别于产业金融的 1.0 阶段,即以点对点方式服务单一实体企业的金融机构公司部业务阶段;也有别于产业金融的 2.0 阶段,即以供应链关系为基础,最近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供应链金融阶段。无论是 1.0 阶段还是 2.0 阶段,均没有摆脱主体信用、确权增信、担保抵押的传统产业金融服务逻辑,没有真正实现金融和科技的紧密结合。只有产业金融的 3.0 阶段,才是真正实现了产业金融的数字化转型。

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从前期的落地实践经验来看,要真正能够实现各方认可的产业数字金融,将产业金融数字化之路尽快实现在全社会大规模的落地,为实体产业、金融机构广泛认可,数字技术要能充分理解金融行业的话语体系,深度融合,彼此形成共生共赢的生态,共同做好四个方面关键课题的创新突破。一是创新实现对企业实体资产数字化的能力突破。产业数字金融的第一层基础, 是围绕企业待融资的资产(应收应付账款或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数字化穿透,通过多种数字科技的综合应用,实现资产包内每一笔资产真实贸易背景的验真。事实上,从最近几年的一些案例来看,萝卜章、假合同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正是因为缺乏数字科技的赋能。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数字科技技术手段,实现四流合一数据流的交叉比对,可以有效提升对资产质量的鉴别和风险防范能力。对企业待融资实体资产的数字化穿透,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贷前风险审批的效率和准确性,这解决了金融机构过去对实体资产看不清的痛点。二是创新实现对产业链贸易(交易) 场景的数字化能力突破。实体资产自身质量的数字化穿透,实现了对贸易背景的验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实现对资产在产业链上交易场景全流程的数字化监控,方能全面管控风险。这种场景的数字化,既包括对资产的物流情况监控,例如资产在存续期的实时在途、在仓、在库情况;也包括对资金流的监控,例如资产存续期的实时还款情况闭环监测;还包括对商流和信息流的监控预警,例如资产存续期市场公允价格的波动情况、企业自身和所在行业的突发风险事件监控等。产业金融数字技术平台,应将上述信息综合汇总,形成彼此关联的风控模型,这解决了过去金融机构对行业情况摸不透,不敢轻易深入的痛点。三是优化升级和探索完善金融机构产业金融传统风控理念和结构。当前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机构在开展产业金融服务时,所秉持的风控理念和风控结构仍然主要聚焦于对企业主体信用风险的揭示。如以冰山图作为一个形象的比喻,产业链上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实际既包括冰山上的主体信用风险,也包括大量潜伏在冰山下,无法通过主体信用揭示的交易信用风险。产业数字金融,通过对资产的数字化穿透,对交易场景的数字化追踪预警,实际帮助金融机构揭示了冰山下潜伏的更大规模的潜在风险,与银行传统主体信用风险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揭示产业金融服务的整体风险概貌。未来,随着交易信用模型的不断成熟,金融机构可在确保交易信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逐步松绑对企业主体信用的过度依赖,方能降低产业金融服务门槛,惠及更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下,使其平等获得优质金融服务。四是探索完善我国产业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之路。我国有超过 300 万亿元巨大规模的金融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各类持牌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 4500 家。对于金融资产,监管机构目前也存在一定程度看不清、摸不透的痛点,数字科技亦可帮助监管机构实现金融资产的数字化创新监管,这在全世界的金融业内亦有创新价值。我们呼吁可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推出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等创新监管试点平台,在平台内由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共同参与,在风险可控的小范围内试点探索推动金融监管科技数字化创新之路。
邵 平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聚量集团、聚均科技董事长。中国知名银行家,原平安银行行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硕士和经济学博士。中国第一家全国性民营股份制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创始团队的骨干成员。历任民生银行总行信贷业务部总经理、上海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总行副行长兼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邵平先生是在金融领域工作三十多年,凭借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勇于面对挑战,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业界好评。曾获得2014年“全国互联网金融年度领军人物”、2015年度“新锐银行家”、2016年度“战略银行家”等称号,并被《财富》杂志评为“201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之一。
▼往期推荐▼

邵平:产业金融数字化的新机遇|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声音

黄奇帆:新基建实际上就是第4次工业革命,将产生几十家万亿级企业|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声音

朱岩: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以流量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终结

文章来源|选自《中国金融》2020年第19-20期

《产业金融数字化助力“双循环”》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k/81.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

发表评论

李靖的博客

大家好,我是李靖,不是封神榜的托塔天王李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1991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摄影/打手游。感谢你访问我的博客,我在博客中会经常分享我喜欢的文章。创建这个博客记录生活,让我学会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关于我的更多资料>>

支持博主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您可以用微信给我发个小红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tousu117@163.com icp备案号 粤ICP备10034762号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1 www.nulj.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