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ulj.cn

首页 所有文章 归档 留言 关于我

聊一款拥有划时代意义的笔记本_笔吧评测室

编辑:李靖2019/3/26993次阅读阅读转载: 笔吧评测室

近期什么笔记本电脑最火?

肯定是搭载苹果M1芯片的MacBook。

电脑小白们或许很困惑:“苹果的手机本来就是自研芯片,笔记本用自家的芯片很正常,为何数码玩家们要如此大惊小怪呢?”

因为从2005年起,无论是微软PC还是苹果Mac,用的都是英特尔研发的x86架构处理器,就连现在万众支持的AMD处理器,同样也是x86架构的。

在那15年里,笔记本电脑离开微软都活得下去,但离开英特尔开发的x86架构就是死路一条,几乎没人敢挑战x86架构的权威。

PS:其实高通有挑战过,死得很惨……

但现在情况变了,苹果采用ARM架构,开发出了M1处理器,用来代替曾经x86架构的酷睿i5/i7/i9处理器,在我这种“老x86用户”看来,这简直是自寻死路啊

经过测试后我发现,ARM架构的M1处理器不仅死不了,潜力还非常大,是近10年来最有趣的【电脑处理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苹果 MacBook Pro 13

左滑看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它的配置如下:

Apple M1 处理器

8GB 4266MHz 内存

256GB 固态硬盘

13.3英寸 2560*1600分辨率 100%P3色域 IPS屏

电池容量 58.2Wh

厚 15.6mm

机身重 1.4kg

适配器重 262g

目前售价9999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屏幕素质极强,完善的色彩管理

2,搭载自研芯片,5nm先进工艺,能耗比很高

3,做工精致,触控板手感优秀

缺点!

1,ARM架构下的软件生态仍需完善

2,接口种类较少,只有雷电接口+耳麦接口

3,低配版的内存硬盘容量较小

【升级建议】

这台电脑的拆解比较麻烦,卸下底面的6颗3种不同长度的五角星螺丝,用吸盘以斜角向机身下方用力推,方可取下后盖,注意出风口位置有双向的金属卡扣固定底壳。

双通道8GB内存只能满足日常办公和影音需求,内存为板载无法更换,建议直接选购16GB版本。

固态硬盘容量为256GB,从实测速度来看是PCIe3.0的固态,板载无法更换,如果安装软件较多,建议选购512GB容量起步。

【购买建议】

1,曾经的13英寸MacBook Air/Pro用户

2,对屏幕素质要求极高

3,拥有席丰履厚家庭条件

新款苹果MacBook Pro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研的M1处理器,除了最低配的MacBook Air为8核心CPU+7核心GPU,其余均采用了8核心CPU+8核心GPU的设计。

模具方面,这台电脑与上一代没有本质区别,外观保持一致,屏幕参数保持一致,键盘也保持一致,只有内在发生了变化,所以如果你以旧换新,周围的人甚至不会发现你换电脑了。

屏幕方面,虽然这次无法直接使用校色仪(驱动适配问题),但是我们间接使用了DisplayCal测量出了数据实测色域容积为106.7%DCI P3,色域覆盖99.3%DCI P3,平均△E为0.65,最大△E为2.09,再加上MacOS系统本身拥有完善的色彩管理,MacBook Pro的屏幕素质+观感是同价位里最强的。

续航方面,我们使用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测试,在INNA播放器中以120nit屏幕亮度+50%音量播放1080p HEVC 10bit动画,在12小时53分钟后完全没电,应付日常办公绝对没有问题。

噪音方面,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42.8dB,风扇噪音平缓,并且在入冬后,很难有应用能触发风扇,即使底壳已经开始发烫。

针对M1 Mac的选购值得单独出一期视频,我们后续会在Bilibili更新指南视频。

但如果你想要获得针对MacBook Pro的简单建议,那我推荐曾经的13英寸Mac用户考虑替换。

但如果你本来使用的是16英寸等大尺寸高配Mac,且工作环境对软件的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那目前的M1 Mac暂时不适合你。

【散热测试】

上图是苹果MacBookPro 13的拆机实拍图,单热管+单风扇的组合。可以看到苹果沿用了老模具,内部依旧工整,美到想舔。

室温25℃

反射率1.00

新的MacBookPro使用ARM处理器,目前可用软件较少,我们使用CINEBENCH R23加上Wild Life进行循环压力测试。

在长时间满载状态下,CPU功耗约14W,大核频率维持在2.896GHz,小核频率维持在2.064GHz。

显卡功耗约5.8W,频率1269MHz。芯片功耗约21W,大核心有小幅度降频。

PS:暂无软件监控M1核心温度。

实际上显卡的峰值功耗能到10W左右,整个芯片的峰值功耗能到25W,这应该是M1的TDP,但目前使用的压力测试手法有待进一步开发,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压榨M1最大性能。

左滑看背面温度

机身左侧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温度最高为39.6℃,WASD键位区域在35℃附近,方向键30.2℃。背面最高温度约38.9℃,中心点温度36.4℃。

总的来说,MacBook Pro 13的散热表现不错,并不是说它的散热能力有多强,而是M1处理器比较节能。

在单独运行R23时,8核心最高频率的满载功耗为16W,在待机状态下,M1功耗甚至只有0.128W。

从表面温度来看,苹果M1的核心温度并不高,且MacBook Pro 13日常运行时非常安静,无论是R23循环还是视频渲染,风扇噪音都很低,只有在双满载时才会有明显的噪音。

【性能测试】

苹果MacBookPro 13搭载的Apple M1是ARM处理器,基于台积电5nm制程,使用4大核+4小核=8核心的设计。

大小核配备的缓存不一样:

大核为192+128KB的L1(指令+数据),12MB的L2;

小核是128+64KB的L1,4MB的L2。

大小核的核心最高频率分别为3.204GHz和2.064GHz。

显卡部分,苹果M1采用了8核128EU,最高频率1278MHz,使用LPDDR4x 4266MHz显存。

CINEBENCH R23跑分↑

GeekBench5跑分↑

CPU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由于测试软件有限,我们使用了CINEBENCH R23和Geekbench 5进行测试。

从CINEBENCH分数来看,Apple M1的单核性能稍逊于i7-1165G7,多核只输给25W功耗的R7 4800U。(AMD Yes!)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1在Geekbench 5跑分中占尽优势。

PS:外网媒体还做了SPEC测试,Apple M1的单核性能强于TigerLake,介于ZEN3和TigerLake之间。

GPU性能方面,同样受限于软件,我们使用运行在ipad上的Wild Life,以及Geekbench 5进行测试。

从分数上看,Apple M1的核显性能,介于28.5W的MX450和Iris Xe 80EU之间。

【技术总结】

由于Apple M1是ARM架构的处理器,其运行原理与常见的x86架构有明显区别,且测试用的软件适配还不够好,所以上述性能成绩仅供参考。

【针对跑分软件的观点】

  • 相比CINEBENCH R20,新软件R23对测试方法进行了更新,理论上更有利于Apple M1的性能发挥,有兴趣的同学可在知乎搜索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

  • Geekbench 5的CPU测试项目多达21个,部分项目可能并不止测试CPU的计算性能。

  • 例如Machine Learning项目,苹果可以调用NPU,Intel可以调用GNA和针对AI性能的指令集,所以Geekbench 5中M1处理器性能排行第一,可能与测试项目有很大关系。

  • 而在显卡测试中,Geekbench 5的成绩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 例如Xe 80EU和MX450的成绩,Wild Life中,Xe 80EU分数是MX450的73%,和Windows平台上的结果相符。而Geekbench 5中,OpenCL和Vulkan的对比分别是46.6%和44%,差距明显拉大。

综上所述,Apple M1本身的架构设计确实很强大,且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5nm制程,大小核设计还兼顾了能耗比。

但是在软件层面上,作为ARM处理器的M1不仅和X86处理器面对的使用场景不同,而且始终处于苹果的封闭生态中,这也有利于M1性能的发挥。

【猪王的良心结语】

说句心里话,写到这里我头都快炸了,之前测评轻薄本、游戏本,都只要遵循一套既定流程就行了,而测试苹果M1 Mac我们需要另起炉灶,在摸索它的时候我们都是一群小白。

通过这几天的朝夕相处,我对苹果M1的感受从“不屑”到“惊叹”,之后是“尊重”,最后则是“期待”。

【不屑】在于,ARM架构想要挑战Intel x86绝非易事,就连苹果自家的笔电都无法第一时间替换酷睿处理器,更别提Windows系统下的x86环境了,那简直就是一片“死亡黑森林”。

【惊叹】在于,苹果M1芯片的完成度居然有那么高,并且绝大多数原x86架构的MacOS软件都可通过Rosetta 2转译兼容,如果你本来就是MacOS用户,平时使用Mac进行中轻度办公,那直接换成M1没任何问题。

【尊重】在于,苹果还是那个研发力爆表的科技公司,这些年iPhone的缓步前行曾让我对果子的研发实力产生怀疑,如今M1的推出彻底打消了这份疑虑。

【期待】在于,M1的潜力太大了,目前90%的软件甚至无法让它“出出汗”,等到苹果生态完善好专业软件运行时的稳定性,后续进入16英寸MacBook Pro,甚至iMac、Mac Pro的时候,M系列处理器的极限在哪里?我已经等不及想要见证了。

吹过了,吹过了…

在我看来,期待之后可能是赞美,也可能是失望,M1再牛逼,就当下这个软件运行稳定性与适配程度,还不适合作为深度生产力工具使用。目前M1能革新的,也仅仅是13英寸的MacBook Pro、Air以及mini而已。

按照苹果对软件开发者们号召力,或许几个月后就能有进步?

但现在谁知道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k/78.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

发表评论

李靖的博客

大家好,我是李靖,不是封神榜的托塔天王李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1991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摄影/打手游。感谢你访问我的博客,我在博客中会经常分享我喜欢的文章。创建这个博客记录生活,让我学会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关于我的更多资料>>

支持博主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您可以用微信给我发个小红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推荐阅读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tousu117@163.com icp备案号 粤ICP备10034762号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1 www.nulj.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