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看过奥威尔《1984》的朋友,一定对小说中描绘的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与监听监视心有戚戚吧。那是一个没有隐私的幻想社会,因为你不知道摄像头后面的老大哥什么时候会找你问话。
小说只是想象,但是现在买房的时候,这事可能就成为现实了。
从你进入售楼处开始,到你经过通道去厕所,一个个摄像头正在不停地抓拍你的照片,你以为这只是常规监控。你以为自己戴上口罩,就是一次完美伪装。
殊不知你的数据早已被写进开发商的后台,并被悄悄地打上了标签,而等待你的则是一次完美的杀熟与价格歧视。
为什么戴头盔看房?
快到年底,返乡置业的小高潮要来了。不过大家这次回家看房,记得戴上头盔,就像这样,
头盔一戴,谁都不爱。
但是戴头盔的目的可不是像视频中说的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省点钱。
自己人去看房,还是和中介去看房,还是和报XXX名号去看房,享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
买房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同时涉及到人情往来。
一般来讲,如果家里没啥关系,买房的时候就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个去案场看样板间然后自行决定;要么找XX地产,由中介陪着一起去。
在行话里,自己去看房的客户叫做自然到访客户;由中介陪同的称为渠道客户。
自己去的无非是因为害怕中介吃差价或者怕被忽悠;而选择中介的理由多半是为了拿返点,省点钱。
因为中介通常都会和客户说,公司有内部98折或者开发商的返点大家五五分。
按照深圳这平均7万一平的房价,假设买个100平的房子,打个98折,就能省下14万。算下来就是普通工薪阶层一年的工资,这搁谁都心动吧。
假如不被摄像头拍到,一套房能省下几万到十几万,我一定天天戴头盔看房。
某楼盘渠道中介的佣金返点
假使自己懂套路,买房的时候和销售软磨硬泡的搞到了折扣那当然也行。可是绝大部分人首次买房压根不知道开放商的定价策略,不知道渠道优惠,也不知道个人买房的价格底线在哪。
还是找个懂行的带带比较好,而且现在中介还包接送,就算最后没买成,白嫖了车费也行。
虽然绝大部分情况下,自己去买房和中介买房的价格差异其实是不大的,但架不住信息差这事。
而且中介多热情,隔三差五说要开车带你去看房。
中介的热情是有原因的,人家就想赚开发商的返点。一套房两个点的返佣呢,为了生活,人不得天天折腰啊。
当然在案场接待的销售也是有提成的 ,不过钱就比较少了,一般为千分之几。毕竟也没费啥力,又不要接送又不要打电话联络感情。
可是同样是成交,凭啥自己接待的客户,佣金就比人家少?
有头脑的内场销售决定和外部渠道合作,偷偷把到访客户的资料瞒下来,然后交给渠道,由他们上报,拿中介返点,最后到手的钱两两分。
干的还是一样的事,拿到手的钱蹭蹭就多了一个0。
美滋滋。
除了内场和渠道勾连,中介也会自己找路子,比如抢同行的客户。
听说今天有人带客户成交,这么着吧,半路拦截呗。给客户利诱:填我给的号码,他给你返佣,我也给。我不仅返佣,还送你最新款iPhone,干不干。
多好的事啊,客户和中介也没什么感情,合作不就图个便宜嘛。和谁做生意都是一样,还能多赚个手机。
中介是半路截单了,可是开发商就为难了,这返点到底应该给谁?于是中介和中介之间经常因为客户属于谁这个问题大打出手。
为了多拿返点,中介可是拼了命拿单啊。虽说中介的单越多,也意味着开发商的房子卖的更好。
但别忘了,开发商另外还投广告的啊,广告支出也不少呢。什么自媒体、路牌、公交车、当地电视台什么,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钱。
广告当然是有效果的,不然开发商也不会年年投广告。
可是中介和客户的这番操作,让开发商不爽了。因为这意味着开发商得同时支出广告费+双倍中介返点。
为了少花钱,开发商开始引进各种高科技设备。
比如可以隐藏电话号码的话机,这样可以防住内部销售瞒资料,避免内外勾连。
更先进的就是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了,案场、过道装几个无感摄像头,悄咪咪抓拍客户的人脸,不管你是自己来的还是和别人来的,来了就拍照留底,再通过同行人员和登记资料对比留下一套完整的信息。
客户想自己个和中介串通拿佣金的事行不通了,毕竟你是自然到访客户,中介没资格拿返点。
同行抢客户什么的也不行了,每次去现场都拍照了,你说这是你的客户不算数,一切得看系统留底。
反正吧,这事你要说对谁有利,那肯定是开发商啊。省了钱,还省了心。
网传重庆某楼盘,折扣前后差价近30万
对中介来说,到手的钱大打折扣,唯一的优点是不用和同行扯皮,少点麻烦。
要说伤害了谁的利益?那除了买房看房的消费者,还能是谁。
就因为没戴头盔,一套房多花几万十几万,搁谁都膈应。除了多花钱,个人信息还被留在开发商那了。
只要开发商那边不删除,基本就是永久留档。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万一哪天信息泄露了,连你家房子多少钱买的都曝光了。
为什么不戴口罩看房?
至于为什么不戴口罩,而是得戴头盔看房,那还不是因为口罩没用吗?
看上边这张图,这是华为的人脸识别算法,在这套算法之下,就算你戴着口罩,系统依然能识别你的人脸信息,据说这套系统的top1命中率能达到97%。
你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省省吧,科技的发展一定是为资本服务的。
开发商这套操作就是不想给中介占便宜了,但是当前市场情况又离不开中介,所以只能让消费者背锅。以侵犯消费者隐私为代价,解决开发商和中介之间的纠纷。
中介没有借口白嫖返点,开发商一年能省下上千万佣金。大赚啊~
问题是,未经消费者允许私自拍摄存储个人人脸资料,是违法的吗?
根据《民法典》这肯定是侵犯个人隐私的,毕竟在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广泛运用的今天,能用于个人认证、能被当成支付密码使用的就属于个人隐私。
而我们常说的用户画像,指的就是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消费习惯、行踪轨迹这几项资料,现在再加上人脸。
我不知道对于个人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企业而言,这个用户不再是一堆无形的数据,而是一个清晰、具象的人物形象,对企业确定用户身份,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来说,更方便了。
但这种便利是以伤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
这就好比你在参加裸奔比赛的时候,整容医院的人一眼就能找到你,还大声朝你喊话 :“那个戴眼镜的哥们,要植发吗?我看过你照片,发际线都到脑中央了。”
不管你往哪跑,前边都有人堵你,让你赶紧植发,晚了得秃。
这画面太惊悚了。
虽然现在我们还没到这一步,但我们正在超这条路上前进。
未经允许私自采集公民人脸信息,已经成为大企业、大资本的惯例了,谁TM在乎用户的隐私呀。
今天开发商为了少给返点就能肆无忌惮采集人脸,明天App就能因为个人隐私能卖钱而疯狂窃取用户资料。
别说什么人脸识别方便你我他这种屁话。
前几天,湖北一94岁的老人去银行激活社保卡,就被强行抱起在柜台前搞了次人脸识别。
这是便利?这叫科技改变生活?
一个年纪将近100岁的老人,不做人脸识别难道就领不了养老金?
科技的发展本应该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方便人们的生活。但现如今,不管什么新科技,总会成为一些企业胡作非为的借口。
什么不激活人脸识别就不能进动物园,不录指纹就不能进小区。甚至上班坐个电梯,都有摄像头在偷拍我们的帅脸。
这不扯淡嘛。动物园和物业有什么资格保管我们的个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来企业这种不问自取或者不给权益就不能使用服务的做法,将会被重罚。
具体罚多少?5000万以下或上年度营业额的5%以下,严重的会被直接吊销执照。
这当然是一个进步,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在个人信息裸奔的时期,唯有严刑峻法才有威慑作用。
如果企业的每次信息泄漏,每次非法使用用户隐私,都是以道歉或者自罚三杯的方式结尾,那这他娘的有个屁用。
我泄漏了40万用户的隐私,对不起;
我强制采集了用户的资料,对不起;
我单方面行使霸王条款,对不起。
如果对不起有用?要法律干嘛!
参考资料:
人脸识别 让飞单从此远离你家售楼处!明源云客-渠道风控
个人信息怎么用?人脸识别能用在哪里?滥用个人信息怎么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都厘清了;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颜之宏
94岁老人被抬进农行,抱起人脸识别!银行上门道歉;中国消费报
“人脸”算个人信息吗;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秦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