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ulj.cn

首页 所有文章 归档 留言 关于我

杨牧之|从《不列颠百科全书》到《中国大百科全书》_中华读书报

编辑:李靖2021年8月16日993次阅读阅读转载: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一、《不列颠百科全书》突然宣布停止纸版出版

对于使用百科全书的人,碰到要查的问题,恐怕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也称《大英百科全书》《科里尔百科全书》,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百科全书ABC),当然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因为中国人使用起来更方便。学术界对《不列颠百科全书》可能更是情有独钟、推崇备至。

前些年,发生了一件让百科迷们大吃一惊的事。2012年3月13日,《不列颠百科全书》突然宣布马上停止纸质版的出版。一时间议论纷纷。为什么呢?出得好好的,最后一版第十五版,虽然已出版了三十多年,但还是颇受欢迎。第十五版编者们十分努力,先在1974年出了一版30卷的,10年后,1985年,又出了一版号称“百科革命”的新十五版,增加两卷,共32卷。这些都让读者感到编辑们兴致正浓,干劲正大,怎么就不再出版了呢?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一时间众说纷纭。

不久,《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总裁发言了。他说:“这个决定对百科全书意义重大,不是为了我们辉煌的过去,而是为了我们充满活力的现在和未来。”发言充满豪气,令人振奋。怎么为了“现在和未来”,又怎么样“充满活力”呢?他没有具体说。

又过些天,爆出《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的财务内幕。《不列颠百科全书》由1990年一年卖出12万套,到199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万套,收入不到全公司收入的1%了。《纽约时报》的文章说:“上世纪50年代,书架上放一套《不列颠百科全书》,与车库里停辆旅行车或房间里摆台名牌黑白电视机一样,既实用又能彰显中产阶级身份。买套《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为‘家居装饰’已经颇有经济压力,很多家庭不得不为此分期付款,而最近一版1395美元的标价,让它跟奢侈品一样让人难以负荷。”可见,告别纸质书,实在也是不得已之举。

但他们确实已有所筹划,有更着力创新的计划。《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在官网上说:“更重要的是:这套百科全书将会继续存在——更大、更全面,也是以更有活力的虚拟化形式存在。……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方式。”

“宣布并不只是一种结束,它更是新的开始。”

这可以说是形势所迫,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

压力变动力,然后产生创新之举,产生让读者刮目相看的进步。

二、我对“百科全书”的认识

虽然我投入百科全书工作已有十余年,但我对编纂百科全书,所知仍然甚少,认识仍然肤浅。过去我虽然做过几十年的编辑,但我没有做过百科全书的编辑。不过我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是缘分不浅。《中国大百科全书》(二版)在立项之前,我和百科社的有关同志到国务院秘书局去商量立项的事,这是第一次。二版进行中间,我和百科社领导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那里做“百科全书”二版的工作汇报,以得到指导和支持。二版完成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2009年8月),我虽然因为偶然的原因没能与会,非常遗憾,但是我忝列总编委会副主任,邀请名单上也有我的名字,所以仍然感到很光荣。很巧的是,二版表彰会之后一个月(2009年9月),中宣部任命我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总主编。我觉得从这时开始,我和大家一起接过了胡乔木同志、姜椿芳同志、梅益同志、周光召同志和徐惟诚同志的大旗,继续他们的事业干起来。到今天,近十年过去了,成绩不多,但体会不少。

本文作者杨牧之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总汇,是扼要概述人类的知识和历史,并着重反映现代科学文化成就的工具书。

从世界范围讲,一般来说最早谈到百科全书,号称“百科全书之父”的是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他生于公元前384年,逝世于公元前322年。为什么称他是“百科全书之父”呢?最基本的理由有两条:第一,他最早概述了人类已有的知识。他讲学的讲义,被公认为全面概述了当时已有的知识,是百科全书的萌芽。这些知识的总结,无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二,他是最早搞学科分类的。把当时已有的人类知识分为逻辑学、理论哲学(含自然学、数学、神学)、应用哲学(含伦理学、政治学、家政学)、诗学四个部分,而知识的学科分类恰是编撰百科全书的基础。

对我启发最大、印象最深刻的是狄德罗和他的《法国百科全书》。狄德罗(1713-1784)被认为是“现代百科全书之父”。他的《法国百科全书》,从1751年到1772年,历经20年完成,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分类字典》,成书时28卷,被公认为是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恩格斯曾给过高度评价,他说,“法国百科全书成为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给了法国革命党人一面理论的旗帜”,这个评价实在是太高了。这样评价一部百科全书,是我没想到的。恩格斯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欧洲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大革命,狄德罗把“百科全书”作为用来宣传唯物主义,改变人们思想方法,同天主教会的神学桎梏,以及封建专制势力作斗争的武器,在每个条目中阐述着他和他的同志们的政治信仰和理论。这就为法国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恩格斯因此有那样热情的评价。

狄德罗宣称,他编辑《法国百科全书》的一个指导思想,即以解放思想为目的,以革新态度总结介绍现代知识,促进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革新的态度,实际就是要符合时代精神,总结的目的就是引导科学的发展,核心是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个思想在当时(即便现在),应该说是很有价值的。

这是第一点,从百科全书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上的认识。我们今天做《中国大百科全书》三版,它的核心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应该是弘扬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成就,以国际和国内的科技文化发展启迪民智。

第二点,百科全书的发展主要不是靠品种和数量,更重要的是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要,这包括不断地更新内容和改进编法。从事“百科全书”事业的人总是跟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完善,因此总是不断地修订。这是百科全书的又一特点。一个版次差不多是十年,也就是十年左右修订一次,追求总结新的发展和进步。后来,《不列颠百科全书》觉得,十年修订一次,有的知识在书付印时即已过时,所以又动脑筋,改为一年修订十分之一。目的无非是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修订、总共15版的过程令人深思和赞叹。根据有关文献和可能见到的图书,我作个比较,整个《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不列颠百科全书》诞生于18世纪中叶(1768-1771)一个新时代到来之际。英国爱丁堡的书商和印刷工人怀着当时启蒙之风的科学精神,决定编写一套“百科全书”。1768年,由28岁的学者斯梅利以200英镑的酬劳受聘任主编。经过三年努力,到1771年,三卷出齐,获得成功,意外地卖了3000套。可以说,《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英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版

从此,开始了《不列颠百科全书》至今250年的历程。

第二版(10卷8595页)重点是修改第一版的差错,在内容上加以扩充。

到第三版时(18卷1.6万页),才真正达到了“百科全书”的标准,奠定了《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后的世界声名的基础。

这一至三版可以视作《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初创期。

第九版(1875-1889),长达24卷,包括有1100名著名学者参加撰写的学术文章,由于它的大条目和广博的内容,被称为“学者版”。这一版也成为百科全书界“大条目主义”的代表作。后来很多学者认为这一版是“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英国人甚至说,该书的权威性“仅次于上帝”。从此,《不列颠百科全书》有了世界的影响。

第十版(1902-1903),加上了地图和目录卷,使《不列颠百科全书》更为完整。这一版实际上是第九版的补充。

第十一版(1910-1911),人称“经典版”。它保持了学术上的严谨性,同时大力提高可阅读性,主编认为大条目是“工具书之累”,应按一定比例设置长短条目。使大小主题得到详简不同的处理,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所以,这一版尽量减少文章长度,把第九版1.6万个条目,拆分为4万多个条目,很受读者欢迎。

这一阶段,从第九版到第十一版,应看作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成长期。

这之间和之后,有两件大事必须作个交代。一件是,1790年,《不列颠百科全书》以盗版形式进入美国,引起美国朝野普遍关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都以拥有此书为幸。

第二件事,发生在1920年,由于一战造成英国经济的急剧衰退,原来《不列颠百科全书》版权持有者,将版权转售给了美国的喜尔斯百货商店。这样,《不列颠百科全书》营运重心转到了美国。1941年,喜尔斯百货商店把全书出版权转赠给芝加哥大学。

第十四版。美国人投入巨大人力、财力,邀集140个国家4000多位学者,于1929年完成第十四版(24卷)。由于内容丰富,《不列颠百科全书》由“国家地域性百科全书”跃升为“世界性百科全书”,确立了它在百科全书界的权威地位。

第十四版,总计重印41次,总共售出300万套。这是两个令出版人赞叹的数字。这一版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确立了连续修订制,由每十年修订一次,改为每年修订十分之一,保持材料的现代性和新鲜感。第二,突出大众化,文章尽量瘦身,增加实用知识。但专题性大条目特色不变。第三,增加当代人物传记,注意总结本时代人的思想。

1974年,第十五版问世,30卷。1985年增至32卷。号称新十五版。第十五版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1年后,又出一部新十五版?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

为了提供大家参考,我把新旧两个十五版变化情况概括如下:

第一,新版内容增加了2卷。

第二,新版“详编”中大条目减少,但每条的字数或有增加。大条目、大主题更集成化、系统化,强调学术性。

第三,新版重心更向“简编”倾斜。强调简明。

从现在看,这第十四、十五版编者已经使出了全身解数,竭力推进《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质量和编辑上的创新。

如何跟上不断变化的时代,是他们的首选,为此《不列颠百科全书》做了很多努力。除了在编辑方面,在载体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突破。这些努力体现在:

为方便不断修订,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在1989年就把第十五版的内容,制作成光盘版。开始了进行数字出版、电子出版的探索。

1994年,推出网络版,是网络上第一个百科全书。世界各地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不列颠百科全书》全文,成为数字出版的领航者。

不断修订,不断出新。前后十五版,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尝试:

学术性、权威型,请各学科权威、专家主笔。

经典版,力求文章的权威。

简明版、阅读型:文章变短,不断瘦身,以便于阅读。

信息加快更新:由传统的十年一次修订,改为一年修订十分之一。保持材料的现代性。

总之,从3卷本到32卷本,从长条文章到短条的增多,从保守的爱丁堡到前卫的芝加哥,从英国人的手里转到美国人手中,几度易主,一直在求变,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它在学术权威性和出版的严肃性上的坚持。

这时,外部形势更加逼人。

1998年谷歌公司推出搜索引擎。

2001年,维基百科创立,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查阅方式,把鼠标和人拴在一起。

新的工具更加新颖方便,吸引使用者。市场的分割逼使《不列颠百科全书》寻找新的出路,这就出现了2012年3月13日的决策。

百科全书求新、求变是又一突出特点。

第三点,从事百科全书事业的人,都富有令人敬佩的追求和奉献精神。

一部百科全书,一个版次就得十几年,修订来修订去,一版一版,一代一代人干下去,上百年二三百年,没有点追求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干不起来,干不下去的。

许多了不起的学者,为了将自己的研究贡献给世界,贡献给读者,都积极参加到百科全书的条目撰写中去。牛痘接种法创始人詹纳写了“牛痘”条目,“人口”条目是世界闻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写的,“进化论”条目是《天演论》作者赫胥黎写的,“心理分析”条目是精神分析奠基人弗洛伊德写的,“列宁”条目是被斯大林批判的托洛茨基写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条目是大卫·李嘉图写的,甚至“批量生产”条目也是请汽车大王福特写的,还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罗素、萧伯纳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伟大学者和一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撰写条目,真是阵容豪华。他们为撰写一个条目字斟句酌,几千字的文章却凝聚了他们一生研究的成果。

三、《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书前,我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我们很推崇《不列颠百科全书》。但正是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中国百科全书时明确说明:中国明代的《永乐大典》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6卷)这部《永乐大典》,编纂时间是1401-1407年(明成祖永乐年间),总计6年。参加编纂人数达2169人。总计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总字数三亿七千万,现仅存810卷。同时《不列颠百科全书》还列举了我国三国曹魏的《皇览》、隋唐之际的《北堂书钞》、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27种书。

这27种书,其实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类书”。一般来说“类书是资料性工具书”,“是准百科性质的书籍”,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有志之士为编撰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前赴后继,终于成就了百年大业。据孙关龙先生介绍(见《百科全书的历史》,载于《中国编辑》2003年增刊号),近代百科全书传入中国,是19世纪60年代。当时,由多位学者介绍、引入、翻译若干学科、若干条目。1908年,四川学者杨紫极,利用他精通法文的特长,到1922年,14年间翻译了二百多万字的狄德罗《法国百科全书》。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了由王云五为主任的“百科全书委员会”,打算在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基础上编辑中国的百科全书,因为工程浩大,只过了一年便停止了。

新中国成立后,胡愈之先生曾倡议编辑出版“中国百科全书”,并列入国家审核通过的《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可惜后来不了了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越刮越大。启蒙人们思想解放的“真理标准的讨论”,给思想文化界带来巨大变化。当时,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姜椿芳同志提出了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倡议,并得到中央批准,于是中国百科全书事业,开始了新的一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作者同样具有忘我的投入和奉献精神。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倡导人姜椿芳先生,大家称他为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之父,他的事迹也正体现着这样一种追求理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姜椿芳先生从1968年9月16日入狱,到1975年4月19日解除监禁,总计2407天,差不多七年的时间。出狱那天,编译局的领导去看望他,见面之后,姜老不谈身体,不谈家庭,却立即建议编纂出版中国大型工具书——百科全书。他在平生最后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中说:

1975年4月19日,我出狱的那天,中央编译局的负责人王惠德、叶直新、张仲实同志来看我。我谈起在狱中的设想:编译局已经译出《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是否可以用现有的编译力量,配备一些有专业知识的编辑,编辑中国还缺少的大型工具书——百科全书。(见黄鸿森《百科全书编纂思考》248页)

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胡乔木同志称赞姜椿芳先生对百科事业充满了“殉道式的热情”(胡乔木致李荣、朱德熙信1984年5月13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从起步到出版长达15年,多数卷的编写时间就长达五六年,有些卷用时更长,如《中国文学》8年,《生物学》《现代医学》10年,《中国历史》12年。参加编写工作的前后计有20672人,中科院400多位学部委员中有336位参加编撰工作,占84% 。许多年迈的学者为撰稿审稿、查核资料,常常夜以继日,艰苦备尝,众多事迹,感人至深。

经济学家许涤新、考古学家夏鼐、历史学家侯外庐、文学家周扬、冶金学家孙德和、物理学家王竹溪、天文学家戴文赛、政治学家陈体强等,都是在住院期间仍继续领导有关卷的编撰工作。法学家钱端升等老专家都亲自到北京图书馆查核资料。建筑学家童寯临终前仍在写“江南园林”条目。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在百忙中帮助编辑部探讨编辑方针和读者对象。

《中国大百科全书》正是在中国改革春风的鼓舞下,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由这些百科事业的伟大追求者完成的。

在编辑《百科学术文库》时,我几乎看了黄鸿森先生《百科全书编纂纵横》中的每一篇文章,真是感到一版的编辑了不起。对这些伟大的学者我是心悦诚服,五体投地。他们既十分认真,不清楚就核查,又学问渊博,常能发现问题。黄先生说:“谁也不能什么都懂。”这话对条目的作者来说,“智者千虑,难免有失”需要编辑帮忙;对编辑来说,踏下心来,勤能补拙,多动脑思考,多动手查阅。

举几个他们加工的例子:

1.时间的错位最容易发生,关键时间应动手核查:

原稿:1894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生产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

1896年恩格斯提出协调发展和环境关系的思想。

审议:马克思逝世于1883年,恩格斯逝世于1895年,他们不可能在长眠地下之后还“论述”“提出”什么观点。

2.一群人名排在一起,必须个个审核,不能一晃而过、鱼目混珠,要一个个考据一下。

原稿:清华大学条。该校培育了大批学者,“例如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

审议:经核查,竺可桢1910年赴美留学,姜立夫1911年赴美留学。而清华学堂是1911年4月成立的,可见说他们受清华“培育”一事,竺先生绝无可能,姜先生也不大可能。

3.神话故事与现实情况不能套在一起,否则会十分可笑:有一条目初稿时写道:

原稿:传说周穆王乘骏西征、带着大规模舞队,在瑶池会见了西王母……行程远到新疆以西的中亚西亚。

审议:这段话出自《穆天子传》,《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内容“恍惚无征”,今天我们说多有神话色彩。西王母是神话人物,前面说“瑶池会见”了西王母,大家都知道是神话故事,后面又写出真实地名在“新疆以西的中亚西亚”,就有点可笑了,好事之人没准去那里找寻。

4.多卷本,不一致。一个条目,在多卷出现,如人名,因为是不同人撰写的容易造成不同,这就需统稿者注意统一。

原稿:如印度古代佛教学者、诗人、剧作家马鸣:

宗教卷:约于2世纪时出生。

哲学卷:约公元前50-100年生。

戏剧卷:约生于1.2世纪。

外国文学卷:生卒年大约公元初期。

审议:四种说法,都是模糊法,出在同一套书中,不妥,一应注意考据,二编者应设法统一。

黄先生所举失误的例子说明,一是看出一版同志编辑加工时是十分认真的,精益求精。二是专家学者也可能有疏漏,不要迷信权威。三是做好审稿工作十分不易,确实要慎之又慎,得加强学习,储备知识。

从这些事例也可以看出,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的成功,绝非偶然,是一大批知识分子,一支队伍,千锤百炼、鞠躬尽瘁的结果;那种奋斗精神,那种求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那种为中华民族编纂出第一部高质量百科全书的“殉道式的热情”,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行动的榜样,也是我们做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动力和支撑!

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追求与探索

2017年,我们与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院领导召开三版工作研讨会。白春礼院长做了动员讲话,向中科院承担的36个学科卷提出要求。我介绍了各学科的进展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会后,科学院的“科学网”披露了会议情况和三版工作进展。这是2013年开展工作以来,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三版工作情况,立即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内的《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和香港的《南华早报》,国外的美联社、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新西兰先驱报》、英国的BBC等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可见世界对中国编制新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特别关注和期待。完全说明了党和国家关于编撰新一版百科全书决策的正确和及时。

我们是后来者。后来者要赶上去,要有新的进步,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靠什么?只能靠质量,靠准确和权威。权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国际百科全书对“权威性”的评价,有若干要点。一般都认为,权威性的标准是出版者、编辑部(总编辑、学科编辑)、编委会,撰稿人、审稿人的学术声望和资格。

编撰者名单是最直接最容易判定的标志。

全面,指内容覆盖度,是否存在重要的遗漏。

另外,国际上对于百科全书的质量有个评判的机制,它以百科全书被图书馆、评论刊物、专家、重要报刊引用的次数,图书要目、工具书收录的数据作为比较的标准。这个标准最高分是15分,现在《不列颠百科全书》《康普顿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都得到了最高的15分,很不容易。我们必须赶上去,大胆探索,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品牌。亦步亦趋,没有创新和突破不行。

毛泽东同志早年和王任重同志谈话时说: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等于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讲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变化、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超越。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现在已经形成了编撰的整体设计,并逐渐完善着施工的思路,还要请大家出谋划策,不断创新和提高。

其一,关于网络版。

从内容上说,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风格,重视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技术成就和各方面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伟大成就,体现出的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争取富强幸福的精神。我想,这一点是广大读者尤其是国外读者最为关心的,也是国外百科全书薄弱的地方。

从运作方面看,网络版进行多媒体配置,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交互产品,体现科学性、知识性、文献性、艺术性、趣味性,努力运用现代科技生动活泼地展示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

网络版分为专业版、专题版、大众版三个板块。

专业板块是网络版的核心、主体。类似专业板块的条目,一版是7万条,二版是6万条,三版将有30万条,规模大几倍。它的框架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既要有稳定性,又要具有时代性、开放性。专业板块按学科分工编撰。其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内容的比重略大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经加工、整合为一体,以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非本专业读者为对象。介绍知识既要坚持学术性、准确性,又要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

专题板块以各种特定课题为中心,以多作者、多视角、多条目汇集的形式编撰。这种专题汇集,可以方便读者阅读、深入探讨,对专题研究者也会有裨益。

大众板块以满足人们对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药、文艺、体育现象及日常生活知识的关注为重点,注意雅俗共赏。该板块采用“开放集稿、封闭发布”的运作方式,以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

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网络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网络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是高端工具书,主要是给大学及大学以上读者使用的,它的着重点在准确和权威。《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网络版照顾到使用网络读者面的扩大,它的读者对象是高中和高中以上的读者。所以除了专业板块,还设计了专题板块和大众板块。

其二,关于纸版。

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有读书、用书的习惯,一些读书人特别是年长的学者,目前运用网络有许多不便,图书馆、学校、研究单位还需要纸版。纸版的条目如何选定?考虑到我们已有网络版,纸版的条目可以大大精简,但是,精简后的条目应该包括这个学科的骨干条目,这些条目能够形成学科较为完整的框架和体系。条目的撰写要强调学术性。

从读者对象来说,网络版面向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纸版主要面向大学和大学以上的读者。

考虑到网络版的方便和灵活,新纸版的读者不会像只有纸版时那么多,所以,我们将采取按需印刷的办法,做到根据需要,适时供货。

新的纸版还有如下特点:

“纸网互动”。现在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条件,网络版纸版都要做,这在国际上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我们先做网络版,在网络版的基础上,再做纸版。纸版与网络版先后成型,这就给两个版本的结合或互动创造了条件。

因为网络上的东西肯定更丰富、更多彩,不但有文字还有图像,有声音、动漫,是多媒体的。纸版上的东西是从网络版几十万个条目中筛选出来的,更精粹。但是为了扩充纸版的内容,增强它的表现力,在重要的条目下面会增加二维码链接。比如“郭沫若”一条,不可能写得很长,后面加二维码,郭沫若科学方面的文章、郭沫若的诗歌、小说、戏剧作品等,只要是我们的网络版上有的,用二维码都能链接起来,这就形成纸网结合和互动,大大丰富了纸版的内容。

另外,我们在设计纸版如何分卷的时候,根据读者的意见,我们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按学科分卷出版;第二步要采用“大类集成”的办法来分卷,把相关相近的学科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学科群”。用“大类综合”的办法来编纂,在一个大门类中,尽量减少、避免重复。比如,你是学历史的,中国学者一般文史哲不分家,那么你需要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如果把文史哲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学科群,一大卷,使用起来就会很方便,购买起来也会比较便宜。又比如,地球科学学科群包括地球科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汇编成为一个学科群,研究地理的人,一卷在手,左右逢源。一个跨学科的人物可以集中一起来写,不必分散在不同学科的各卷中去。当然,做起来有难度,但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就值得一试。

我们还想在每个学科前面设一个“超长条目”,就是概观条。这个超长条目由该卷主编撰写,可以是一两万字、两三万字或更长。这个超长条目,要介绍这一学科发展的历史、研究的现状,了解学科的发展规律,进而展望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超长条目等于是把这个学科的从前、现在和未来做了一个总结概括,所以叫概观条,也是一部学术简史。所有的(103个学科)超长条目,汇编在一起,将是一部了不起的学术巨著。我还想到,全书编辑得差不多时,能否出一卷《名家条目选》,可以阅读,可以欣赏,可以留作纪念。

另外,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有思想认识和准备。那就是我们的工作由于经验和条件限制,会有考虑不周、设计不善、施工缓慢等问题,但我们仍然,或者说,一定要坚定信念,要有信心。各种百科全书,甚至很伟大的百科全书,在前进中也都是有不足甚至缺欠之处的,所以他们才会一版一版地修订。他们的教训也是我们的财富,是可以借鉴以助我们工作的完善的。

比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版的时候较为保守,没有收录“人物”条目;第二版的时候正逢美国独立战争,但它也没有什么反映;到第三版时,竟然给路易三世写了敬献题词,说《法国百科全书》宣传无政府主义,诱使人们造反,而我们这部书就要抑制这种思想。我们相信,陛下对我们这样做一定会非常满意。这样的献词遭到了学术界、百科全书界的嘲笑。

《法国百科全书》得到恩格斯那样高度的赞扬,但是中间也有不少问题,有许多条目充满了冗长的辩论,不像辞书条目。我想这也有它的道理,为什么条目中会有辩论之词呢?就像恩格斯说的,它给了法国革命一面理论的旗帜。但他们的批评没有局限于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把批评扩大到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科学传统或政治措施。狄德罗们把百科全书当作向封建势力斗争的武器。这是当时法国革命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我们不能简单苛求。但从百科全书角度讲,他们把一些条目作为论战的武器,百科全书已经不是单纯的检索类的工具书了。这就和今天百科全书的条目书写原则和宗旨不很相符。所以,从一部百科全书角度来要求,它也是有不足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伟大时代的产物,结束了中国没有现代百科全书的历史,是开创性的。我们翻翻档案,全世界有五十几个国家都有百科全书,甚至连墨西哥这样的小国也有百科全书。自从有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之后,中国就结束了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的历史。这个贡献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可是当时,它也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版第二任总编辑梅益同志一再鼓励我们说,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推陈出新。

我举上述的几个例子,目的就是激励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如何搞得更好。我们今天条件更好,有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要有信心。一部伟大的作品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的产物,有时代的光荣也有时代的局限,都需要我们具体分析,不断地改进、充实和完善。

从《不列颠百科全书》诞生之日起,到2012年纸版停印,总计241年。241年风云变幻,《不列颠百科全书》从最初适应时代的需要,三个人策划,一个人的努力编纂,终于问世。而一版二版三版,直到第十五版,不断改革,不断调整,达到高峰。那种文化上的自信,值得我们学习。

《不列颠百科全书》250周年纪念版

《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在官网上说:“宣布并不是一种结束,它更是新的开始。”这是悲壮的,也是不甘心的,更标志着启动一个新征程的决心。

《中国大百科全书》半路追赶,《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创业历程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有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是幸运的;但创新和超越却不是一句话、一个决议就能做到的,必须讲究科学,敬畏规律,尊重专家,质量第一,摒弃私心,齐心合力,这才能无愧于一、二版艰苦创业的前辈,无愧于广大读者的期望,无愧于时代。

(作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主编、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中华读书报》

书业的风向标

学者作家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的课外园地  

编辑的案头参考

书店图书馆的采购向导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中华读书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彩色对开大报,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万字,单价3元;全年50期,总价150元。新出好书、学术前沿、文坛风云尽在其中!您可以随时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 

邮发代号:1-201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60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nulj.cn/k/2816.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

发表评论

李靖的博客

大家好,我是李靖,不是封神榜的托塔天王李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1991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摄影/打手游。感谢你访问我的博客,我在博客中会经常分享我喜欢的文章。创建这个博客记录生活,让我学会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关于我的更多资料>>

支持博主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您可以用微信给我发个小红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tousu117@163.com icp备案号 粤ICP备10034762号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1 www.nulj.cn All Rights Reserved